【照顧者壓力】長期照顧失智母 孝順港男被趕出家門落男兒淚
發布時間: 2023/08/11 13:37
最後更新: 2023/08/13 16:33
長期照顧者的壓力非同小可,有Facebook專頁日前就分享了一宗個案,指有一名患上認知障礙症的婦人,長期由小兒子照顧起居及陪診。惟隨著婦人病情愈發嚴重,不僅自理能力逐漸下降,甚至認錯小兒子為大兒子,經常對他謾罵,更親手把他趕出家門,令小兒子備受壓力,激動落下男兒淚。
最新影片:
Facebook專頁「老治號 - 香港老人科醫學會HKGS」以病人教育出發,近日分享一個照顧者故事,以下為獲授權轉載全文:
小兒子說:「我真的恨不得她出街俾車撞⋯⋯」
這是一個病人兒子的真實對白。
記憶診所,是一個專為複雜的認知障礙症病人而設的診所。一般半日的門診,最多只能看四至五位病人,每位病人需時長達半小時,這對於公立醫院來說,是很奢侈的服務。但往往要花時間並非因爲斷症困難,而是要處理伴隨病症而來的各種照顧問題以及照顧者的壓力。就像這天遇上的這對母子⋯⋯
一個健碩的兒子帶者健步如飛的中年母親走進房間。若不是覆診,她在街上根本不會被察覺是一位患者。
甫坐下,我慣性地問:「王女士,今天你跟誰來覆診?」弄清楚關係之餘,亦是想測試一下患者能否還認得家人。
她毫不猶豫地回答:「他是我的大兒子。」然而坐在她背後的兒子馬上看着我,搖搖頭,示意自己並不是大兒子。
這是一個訊號,代表她以下來的答覆都未必準確。接下來的多個問題,她都很暢快地回答。
「你近來記憶有變差嗎?」「是有一點點無記性,但跟以前差不多」:
「自己如廁洗澡有困難嗎?「沒有啊,只是有時候趕不及去洗手間要在垃圾桶解決。」;
「你有準時食藥嗎?」「當然有啊,記得時就馬上食。」
她一邊回答,小兒子一邊不停搖頭,母親的每個答覆,都不是反映事實。見狀我便邀請王女士先到外面等候,我想跟小兒子個别談談。
母親一離開,兒子便説:「醫生,我真係舉白旗喇,我真係搞佢唔掂喇⋯⋯」
原來小兒子以前一直與母親同住,直至她的認知障礙症病發,他見證着母親的記憶力不斷衰退,而她本來固執逞強的性格也變得愈來愈嚴重。隨之而來的生活磨擦不斷增加,她甚至怪責兒子偷走了她自己丟掉了的東西。無論生活遇上任何困難,她都慣性否認亦拒絕兒子幫忙。自理能力逐漸下降的她,又開始於垃圾桶大小便,這其實因爲她已忘記哪裏是洗手間,而不是她所説的忍不住。
到後來,她甚至認錯小兒子為大兒子,不斷在他面前數算小兒子(他本人)的不是,到最後甚至親手把他趕出家門,說出「當我從來無生過你!」「我死咗你都唔洗嚟拜山喇」等令人心傷的話。即使知道母親難以自理,但小兒子只好無奈搬走。他理性上知道母親乃因病而產生這種種行為問題,但情感上卻不斷大受打擊。
「她不知道自己口中鬧得最厲害的兒子,其實就是每次陪她來覆診的那個人。」而母親錯認的大兒子,其實早因照顧母親而得了情緒病,自己也要到精神科覆診,沒有能力為弟弟分擔很多照顧責任。小兒子因此成了母親唯一的照顧者,也成為了母親最討厭的人。
說着説着,小兒子也流下男兒淚⋯⋯
「我試過不同方法遙距照顧她,例如在家安裝鏡頭,提示母親食藥,但每次檢查都發現很多藥剩下來;又曾經安排送飯服務,但她連有人送飯都忘記了,多次要送飯人員摸門釘;我亦安裝過平安鐘,但母親認為自己用不着,自己終止了服務。」
小兒子也嘗試過很多醫生建議的照顧技巧和方法,但對於這些體魄正常,又不認知自己患病的患者來説,卻根本用不着。更不用説送她去老人院,她一早拒絕了。哪有人可以在她「行得走得」的情況下送她去老人院?這只會引發更多問題。
老實説,這類病人是最難處理又危險的其中一種,記性不好,但沒有自知(insight)。有時候醫生社工都束手無策。
「我明白你很辛苦,你一定很難做⋯⋯」面對這種情況,醫生也只可盡量聆聽。此外,我也介紹了一些專為認知障礙症照顧者而設的服務,例如「智友醫社同行計劃」(DCSS)舉辦的活動,希望可紓緩他的壓力。
至於他的母親,這種情況恐怕會多維持一段時間,直至⋯⋯一些事情令她意識到真的再無法自理,便可較容易說服她入住院舍。至於是什麽事?我們也不曉得。
「哎,我真的恨不得她出街俾車撞⋯⋯」這句乍聽又狠毒又沒有人性,但每個字說出來其實都在心痛。
有些時候,照顧者可能比病患者更需要覆診和支援。真的辛苦了!
內容獲「老治號 - 香港老人科醫學會HKGS」授權轉載。故事屬真實個案,當中人物名字、身份,部分病況及情景均為虛構,以保障當事人私隱。
標題經TOPick編輯修改,原題為《當認知障礙症照顧者比患者更需要覆診》。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【ET Club會員積分獎賞計劃】用App換獎賞︰https://onelink.to/keyuqm
責任編輯:羅嘉欣